close

最近一連串好看的日劇,還有一部我沒提到的是《東大特訓班》。

可以參考「夢與夢之間的74分鐘空白」的〈我也想唸東大特訓班〉

我在看《東大特訓班》時,也不禁感嘆如果我高中時期真的有這種東西該多好。這部劇我看得不全,不過其中阿部寬在對特訓班的家長說的那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說,每個小孩的開竅時間不同,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早開竅的小孩不見得就比晚開竅的小孩聰明,而父母能做的,就只是耐心等待,並且聆聽孩子的心聲,在溝通過程,複述一次小孩的話,讓孩子覺得父母真心的在意小孩的感受。


我看到這段時還滿感動的。主要是印象中從小聰不聰明似乎也代表著一種階級或是父母給予評價的關鍵,而學制和課程內容等外在環境,都是制式的,其實並沒有多餘的空間或時間,「慢慢」等待每一個不同的人格,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雖然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但看到這裡,覺得有種「原來我不笨」的安慰,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許是因為家裡現在有小朋友,白色登喜路也有了小崴,我自己也到了可能會成為父母的年紀,不禁時而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是如何適應學校、家庭等現實生活,而未來或現在,又應該怎麼對待小小的、仍在成長的個體?一部份可能涉及教育問題,一部份則有種回溯到自我人格長成的過程,和諸多因素交互影響下,現在的自我,又有怎樣的因果?的這些疑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零 的頭像

    三明治農莊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