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說說看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腦子裡一直響起這首歌。
有時我的心我的行為(內外在)比我所能意識的更快一步反應我的真實狀態。

王菲 開到荼靡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27_162533.jpg這年紀自然不會有偶像崇拜。這是一種遺憾,同時也是一種了悟後的慶幸。遺憾是沒有偶像即意謂著沒有虛幻完美的空間的存在;慶幸則是對這世界的全貌又多些務實的認識,減少失落傷心破滅的負面情緒。

意識到這件事,是因為看到了「相信」。在一個我以為它不應該在的地方和時刻。很少有閒暇(時間排程和心境都沒有餘裕)看書,也幾乎沒什麼想看的書。除了村上春樹和吉本芭娜娜還能讓我興起:「要不要買一下書」的念頭,最近很特別是亦絢姐姐的《永別書》讓我十分期待。於是便利超商取書後一直珍惜地撫視封面但幾天不得空翻開,沒想到偶爾得空即是有預感得坐在馬桶上一會,利用這空檔,才打開了「致讀者」的前言,就意識到這個。

「相信」是件怎麼回事呢?作為一個A型人,相信沒有太多模糊的空間。在很多時候從一本書,一篇文,甚至是標題,你會讀到很多企圖,作者擘劃的風景故事還有他意欲完成的隱藏的目標。這目標可能是取悅讀者、建構懸疑、造就話題,甚或為某些族群、性別……等等的對象發聲。這些很自然也很可以成為一本書的目的,但常常這些目標都在作者的欲望之下,或者應該説,作為讀者享受文字與整本書所帶來的各式(不管邪惡悲慘熱情幽微只要享受了的任何一種都稱之為)歡愉後,還是感受到作者的企圖如影隨形,像是背後靈,像是作為讀者的任何感受都是作者有意識的賦予,雖然這是理所當然但卻不想這麼理所當然。簡單説,就是被操縱的感受,就像太感人一秒賺人熱淚的廣告、舞台劇,我總是雖無法抗拒生理反應:眼紅、落淚,內心卻知道他只是按對按鈕了。

但我可以全心「相信」地進入亦絢姐姐的書,因為我在裡面一直看到「我」。甚至還沒開始看,僅是「致讀者」的前言,就看到「我」了的原因是,除了美妙舒坦流暢的織就,還有坦蕩的互動與關懷。它並不在小説的劇情裡但也可能在,我並不在這些場景風景的情節裡但也可能在。從大多我看完即便覺得過癮厲害但它還是一本小説的眾多小説,到我可以真心愛上、相信甚至覺得希望可以成為我人生的一部份的小説,之間的距離除了共鳴還有坦蕩完整的關懷和愛。藝術品的成就當然不必在於讀者;但不在意讀者或太在意讀者的,排除掉技術技巧不佳的作品,大多我喜愛的,都僅僅只能是「我」喜愛它(作品或作者),因著它的美好崇高或任何理由去愛它,這種單向的愛好孤單。而對我獻出關懷者,再排除掉我多疑的摘選出僅是按對按鈕達到生理反應的,除了作者真心愛「我」之外,再無它者。

在藝術品中讀到太多孤高或意欲被崇拜,舞台劇也看過賞我巴掌的熱烈作品,小説們的龐雜意圖也讓人疲憊,但看一本小説可以跟這本小説的整體甚或作者戀愛真是太愉快的經驗。

雖然我還沒開始讀,但卻已經期待這場戀愛,它一定會是超越形式性別的體會的。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紙牌屋》第三季除了法蘭西 ‧ 安德伍(凱文史貝西)之外,親密戰友克萊兒、潔姬 ‧ 夏普和雷米一干共謀紛紛良心發現棄暗投明這真是太詭異了,哈囉~路都走那麼遠,人都踐踏了,以鮮血舖陳的路都這麼長了?我不相信回頭是岸、人性本善,比起真小人安德伍他們都更接近偽君子。而我比較欣賞凱文史貝西扮演這從一而終(至少目前為止)的真小人,他願意為了他的野心付出代價而且義無反顧,他知道他要付出什麼而且全盤接受不會怨天怨大地。

克萊兒要求要當聯合國大使卻不顧後果在俄羅斯主人家當場發作,陷害了多少人走到這一步然後突然良心被喚醒?雷米跟老闆-美國總統靠夭抱怨他對待自己前女友的態度不尊重讓他不舒服?潔姬明知自己沒能力爬上大位只好一步步權謀或與安德伍共謀作戰。先去找鄧巴想倒戈交換利益未果,只好再投靠回安德伍,辯論會上被安德伍追擊啞口無言後,反倒怪罪安德伍背棄?哈囉~是妳先想背叛不成只好龜縮回去妳忘記了嗎?二面不討好後才決定以道德僕人之姿宣佈支持鄧巴就可以一秒成完人嗎?「被背叛」是先付出道義相挺的人才有資格擁有的感覺,只可惜道義情義從來沒有在潔姬和安德伍的關係中存在啊~

這些配角的罪惡與安德伍不相上下,就算有地獄層級的差別,也都同在地獄裡了。但他們的搖擺、不一致,以及自我感覺良好,只能更襯托出主角的堅定。堅定成為一個完美的邪惡化身當然不是每個小朋友從小被鼓勵的志向,但在這個述說邪惡的世界、以邪惡為舞台場景的《紙牌屋》之中,主角法蘭西 ‧ 安德伍(凱文史貝西)的「完全邪惡」自然在風吹草搖的眾配角中恰如其份地演出脫俗、精湛、只能更邪惡沒有最邪惡的完美角色。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標題不完全相關的前題

近期一、二年應該算是我文字生產量最少的一段時間,不管是工作還是部落格或日記。

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深刻體認到文字實在是一個被操作得太純熟的工具,我以前純情的相信,文字是終結孤單,了解世界也讓人們理解自己的神器。但其實它終究也可能只是一項工具,它的美,也可能被作不實的操控,或片段擷取作私利的應用。

這項體認在我離開媒體之後,從外圍看待媒體,又更為深刻。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