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_162520.jpg

 
雖然最早認識吉本芭娜娜,是因為在台灣她有女版村上春樹的別號。但真的認識她的作品,我認為跟村上還是不同,而且非常不同。每次我低潮到要發瘋的時候,都是她的書救了我。

雖然說被書所拯救的說法似乎太戲劇性,但這是切切實實的事實,好像也沒有別的詞語可以替代。

 
每次的低潮,雖說有一些現實情況的組成,但現實的好壞只要還未崩壞到只有死路一條,都還是可以靠心境的移轉來求解。
 
以往大多都是看芭娜娜的小說居多。最早是大學時看了《廚房》和《哀愁的預感》,這時候我的個人狀況還不嚴重,因為還是學生吧,還在傷春悲秋文藝青年病重的時期,那時的煩惱真的很小,但也被《廚房》的溫暖所包圍,被《哀愁的預感》輕輕撫慰。
 
後來就是創業前,和H離開了買了房子搬出來卻迅速結束了蜜月期而變成偽單身的空巢期,工作上沒有成就感,經濟上有房貸壓力,而內在卻被迫要與自己相處,在遭遇與自己獨處(還未學會甚至還未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態)有困難,腦內啡又快速消解的上癮戒斷症。怎麼樣都找不到出口,簡直快瘋掉的那段時間,突然哪裡的靈光一閃,買了一堆芭娜娜的書,每晚睡前在床上看,然後一點一滴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應該要有的樣子,得到安慰,得到溫暖。
 
這次也一樣。雖然早就該再開始讀她,但近期好不容易有了空檔,也是莫名拿起了買了很久卻冰在櫃子上的《這樣那樣生活的訣竅》。記得買書時並非對此書有強烈的期待,應該也是博客來湊免運,又剛好憑著以往的經驗,知道一定某天用得上,也果然就用上了。
 
在書裡是2012年遭遇巨變的芭娜娜,父母親及好友接連過世,自己的身體也一度失去健康,一種很難以想像會有多痛苦的狀態下,在部落格暢快地以與小說或散文不太相同的語調寫成的文字,集結成書,雖然絮絮叨叨但仍然很溫暖,卻也多了很多芭娜娜的個性。
 
即使早在2012年,她身處的日本,也就已顯露出跟2017現今的台灣相同的困境,沒有活力,出版日暮江河,功利主義充斥,只講認真和重視文化的價值愈來愈薄弱至幾乎透明。
 
「而會試著努力行銷、努力推廣、即使不收錢也放手去做日後必定有所回報、或願意嘗試投資的熱情卻總是零」P202
 
「喜歡卓越出色的事物,因為能讓人心情好,能讓人神清氣爽。
不喜歡平庸拙劣的事物,因為會使人無力,會使人昏昏沉沉」P203
 
這也是我最近的感嘆。我也想要突破,想與卓越的人一同共事,希望能再被激發,喚起熱情,希望能激發自己想要更好的上進心,進而能真的變得更好。不管我與現在與我共事的年輕人,是我沒能成為他們的伯樂,還是他們無能激起我的上進心,這都不重要了。我只想主動去選擇能讓我得到新的動能的對象,而非日復一日消耗精力而已。
 
「人果然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夠專注,就什麼都能實現。之所以無法專注,不過是因為自幼就受到父母和社會所加的限制,人的能力其實是深不可測的。」P208
 
最後的這句話,深深鼓勵我!在3字頭擺脫掉對愛情不正確的期待,展開對自我重新的認知和建構,也拼盡全力想在創業中取得成就和財富。而在步入4字頭的此時,感受到生理上的限制,用倒數的角度來看人生,反而更清晰自己要的是什麼,而我又應該如何建構我想要的人生,好像此刻才真正要開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