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或電視節目,常常出現民主運動先驅者,以及兩性專家或理財專家。然後藝術圈或XX圈之中,也常有國際級XX大師、XX老師。 

以前對這些專家或大師的頭銜,沒有懷疑過,對於他們應得的尊重,也沒有一丁點疑問。但我發現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就是當我發現他們的另外一面的時候,就會開始讓我質疑起所謂「偉人」或「大師」的稱呼,是不是實至名歸。

比如說有一位國際級的藝術大師,他大概是少數幾位普羅大眾都叫得出名字,極富盛名的藝術家。在以前工作的經驗中也曾經採訪過他,確實讓人覺得質樸可親,以大師級的地位來說,採訪他的經驗還算不算,這位大師人也算可愛。作品也真的賣得動、賣得好,不論是在國內外藏家的手上,或是拍賣會上。總之,整體來說,叫他大師,應該不為過,我也一直這樣相信著。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雪山2雪山隧道就像是沒盡頭的人生。

在某個堅持要做什麼的晚上,和呃他夫去跑了跑雪山隧道,驗證了台北到礁溪確實50分鐘有找。

我們找到了阿宗芋冰城,和在打羊刷地的老闆硬拗買了隔天他要賣的闊塔,歡喜吃著有五十年歷史的手工拔哺。

在漫長的雪山隧道裡行進,要維持在60至70公里之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好隧道燈火通明,不然腦中不斷翻轉的隧道災難片劇情,早就把我嚇死了。

這麼燈火通明的長廊,讓人很難用一種悲觀的心情去看它。但長長沒有盡頭且單調的隧道,只有純粹功能性地、提供點至點的連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美感,也更沒有哀愁的空間。壁上馬塞克鑲嵌不知道是不是公共藝術的鬼,顯得很好笑。

拍出來的影像,因為光線的連結,反而有種延伸感。燈號變成了像鬼火的東西,反而比現實更顯蒼涼,好像一直奔,但奔得沒有盡頭。

我連想到絕望或失落這種東西,其實並不屬於盡頭的一種。應該是屬於無盡的、反覆的,的那種無力感,它大概是種情緒、情境,一旦被包圍,就幾乎會被吞噬。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新增4/22週六陳綺貞在台中惠蓀堂演唱會照片。

請見右邊的Flickr相簿....

拍得這麼清楚當然不是偷拍囉,

是攝影記者呃他夫的傑作,拍得太棒了Bravo

還有更多照片陸續新增,還有慶功宴喔~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我有好多朋友對著人生各種現象都有絕佳的詮釋。

想想這個角色以前都是自己在扮演,偶爾撇句嚇死人不償命的精屁見解,拜把史卡利說要幫我出本X語錄。但....沒有啊~

今天艾芮卡在看今週刊時,又對我們的人生作了以下的詮釋:

艾芮卡說: 一整本今週刊有四分之三看不懂,想賺錢都沒辦法
呃給夫說:它寫國字耶,你一定看得懂。
艾芮卡說:我原本也以為這樣。
呃給夫說:看那個賺錢很難耶,需要先有財經概念。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DSC00093a.jpg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13610022aa.jpg

是誰說,養狗和養小孩是一樣的?

鏡頭前的是最近成為「我家的」狗。他是外型俊俏的雪納瑞,名叫BoBo。

一樣請點選圖片放大來看喲!

我從小就很想養狗,直到最近勉強算是如願。五歲多,明明該是個成熟的年紀,卻仍很浮躁,少心機又衝動有餘。

路上看到其他狗,也不管人家是大是小都一副要衝上前去的「野馬樣」,不知是要跟對方嗆聲還是太興奮了。好不容易看到一隻同種,長得還算可愛的傢伙,也不懂得示好,馬上就要比誰強壯;遇到比他小隻的,更激動地衝上前去,把隔壁條巷子嬌小的貴賓狗嚇得躲到主人腳邊,他就是這樣才會一直沒有朋友,完全是一隻過動狗。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13610004c.jpg

我想這世上大概只有Lomo相機可以拍出四個太陽......

要把圖片點開放大看喔!

我想買很久的四格Lomo相機,終於到手了。

因為還沒有預算買數位相機,反而下決心買了Lomo。

說來神奇,奇異的氛圍很有動態性,具有似乎要說些什麼的特質。也許有些場景當下並沒有多麼感人,但後來它所呈現出的影像,卻有屬於它自己的哀愁和情緒。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曾經參加過週三的誠品講堂連上三期,長達一年。在這段時間,剛好該位講師涉入了一件政治事件,姑且稱之為「嘻‧嘻‧嘻」事件。

 最近友人轉寄此人的一篇文章〈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此人是所謂的「菁英」、「知識份子」行文確實發人省思,但卻讓我聯想到,他所指稱「為了夢想常把權力合理化」的人物,其實不只是搞政治的。

 我對他並不認識,也沒有偏頗的好惡,讀了他幾本散文,渾然的詩性與文質,和充滿理想抱負的文采與思考性,也可說是淋漓盡致;剖析書與其時代、歷史與思潮,堪稱相當精彩。

 但我忍不住在「嘻‧嘻‧嘻」事件後,大嘆可惜;在看到髮線愈往後移的他,上了許多政論節目口沬橫飛地無奈嘲諷政客,搖頭無語;在〈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一文中,我讀到他對政客的批判和期許,也看到無形的手在指向他自己。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6416.jpg
陳綺真1陳綺真出了新的專輯,叫做《華麗的冒險》。
看完明和電機,迫不及待跑到唱片行尋找這張專輯......

人生總是充滿冒險。

面試的冒險是你有可能被錄取;辭職的冒險是你有99%的可能會太爽

談戀愛是冒著心碎而只落得個性不合的藉口之險;

拔智齒時你不知道有可能會血流不止;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12號橋小木屋12號橋的小木屋。
晚上伴著海浪聲入睡,很有遠離塵囂、恍如隔世的錯覺。但冷氣機太吵,小強太大隻,讓我整晚心驚膽跳,海浪造就的想像空間有限啊~
小小的12號橋位在台11線上,主人的風格強烈,算是有特色的民宿。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年近30,經濟獨立,已婚,而我跟父母住在一起。

 我自己的例子,不適用所謂「單身寄生族」(註)的熱門社會現象專有名詞。因為我不是單身的,跟對方的父母同住,也不是什麼特例,藉此大書特書也沒有特別可看的。我只是想說說,或許這些「寄生」的族群,也有一些「不得不」的理由,而一直沒有被理解。

 馬兒盧就曾對我說,他覺得成年(或結了婚)還住在家裡,除卻不便,即使是有拿家用給父母,都是一件滿丟臉的事,因為總還是或多或少都還是依賴到父母。顯然他對於我們二個成年的已婚人士,還跟父母同住不能理解。單身者都被稱為「寄生」了,更何況成了家立了業的我們,更是名符其實的「寄生」。
究竟我在這裡解釋,到底是要解釋給誰聽呢?其實只是想很消極地傾訴現在這個並不是在我強烈意志下抉擇的情況,為「我也不想!」的這種心底深處的吶喊,找一個出口吧。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手機常接到銀行的「行銷人員」表明,因為我是他們的信用卡客戶,(或是因為信用良好)所以「特別」被選為貴賓,可以享受某某特別優惠的保險專案。
第一次, 謝謝妳,我不需要。
第二次, 我工作不方便接,妳可以晚點再撥。
第三次, 麻煩妳幫我註記,我以後不想接到這種電話。(回答是:沒辦法喔,我們是行銷部門不是信用卡部門)馬的,那妳憑什麼有我的電話,還打來騷擾我。
第四次, ……
第五次, ……
……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將紫色的薰衣草放在隨時得見的地方,卻發現我的書桌早已沒有空間放任何東西了,只要我稍微加些重量,所有堆積成山的書,就有倒塌的危機。我知道應該要整理了,這是我的壞習慣,以前住校時,宿舍四張桌子成一排,只有我的最顯眼,因為亂,每次要寫作業或唸書,就撥開一小角落,埋頭。
還是隨手將薰衣草放在倚牆的書堆上,仍舊沒有時間整理,工作之後,每天的戰戰競競,回到家不是深夜就是累攤了,週六日也常不能得閒,生活似乎有了180度的大轉變。不得不承認,比起之前前途不明的茫然,現下的忙碌反而給我一種踏實,雖然因為新環境新工作而產生莫大的壓力,對於神經質的我來說常不易消受,但是休息許久的自己,似乎有了一個活動和前進的理由。
在誠品翻著雜誌,突然想起家裡那個等著我整理的書桌,為著那束薰衣草,我應該儘快整理才對,這個念頭讓我聯想起小時候國語課本裡的一篇文章「一束鮮花」,因為得到一束鮮花而改變周圍環境的主人翁。因著一束花而改變許久以來的生活習慣,不知道以前唸到這篇故事時,自己是否曾經相信過,也許我的花並不能改變我將書當成書架的習慣;但是,我現在的工作,是否能成為我生活裡的「一束鮮花」?將我性格中的習慣退縮或某個部份改變?對於不同,向來有著好奇的我,自己偷偷在心中期待,(雖然心底難免存疑)卻因著這個念頭,對於這份工作有著更多的期許。

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