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菜配上葡萄汁和蘋果切片。
另外,猜猜看:圖中左上角可疑的黑頭是啥?
突然很想作菜給自己吃的週六。
起了大早從自家走到山頂再走回來地運動,然後梳洗完畢就開車大老遠跑到市場買了剛好夠我吃個二至三天的食材,想回家自己動手做。
端午節除了帶來四天連假、只上三天班的興奮與喜悅感,也帶來辦公室午餐時間的粽子香。
7在部落格寫媽媽的粽子,也喚起我對於粽子的諸多回憶。 外婆、大阿姨身體不若以往健朗後,大約已有十年以上沒有吃過懷著兒時記憶、溫暖與愛,和古早口味好吃到不行的粽子了。年輕時不以為意,粽子到處都有賣,而且老人家包粽子每次都包一大堆,唸書時中午帶便當也吃、晚上回家又要吃,一點都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幸福其實有一天是會消失的。直至今年,第二個大阿姨不在的端午,雖然她早就不包粽子了,但真正意識到小時候認定了的「我家粽子」的口味,再不復現時,心中難免遺憾。
在回憶的同時,也想起H說,「他媽媽包的粽子才是最好吃」的那種神情,但其實我一點都不愛,在大學時也曾因為吃得太多,而好幾年聞粽色變。仔細想想,P的手藝不能說不好,很多菜我也吃得津津有味,像是金門口味的春捲、蚵仔煎我就很愛,為什麼獨獨粽子,讓我完全不感興趣?而向來挑嘴的H對很多料理都有意見,單單對粽子就下了亳不遲疑的評語--只有媽媽的好。
我試著在小小的辦公室進行民調,得到了小小的結論,粽子的地位超乎其他料理或菜色,每家口味、氣味定與其他家不同,而這種不同,造就了特殊性,這特殊性也成為別人無法超越,也不可能拷貝的獨特氣味的印記。於是幾乎每個人都像中了邪還是被催眠了一般,在我詢問的同時馬上自信地給出唯一的答案:他們自家的粽子最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懸:休學之後,我經過無數漫長夜晚發現自己錯了,再花無數個早上發現自己就算錯了,還是要繼續把路走下去。我覺得年輕人須勇於承擔自己的人生,不只是堅持而已;有時候你的堅持都是屁啊。
我是一直到做完被唱片公司冷凍,我才明白這輩子我想要追求的不過是求仁得仁,即使被刁難、受挫,都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我得自己迎向困難,而不是把困難歸諸於遇到的人不好,或事情錯了。
大學時就讀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的陳芯宜,漸漸在大同小異的廣告文案中覺得無趣,卻於廣告短片的拍攝過程裡找到熱情和興趣。1996年大學三年級進入了導演黃明川的工作室實習,參與了劇情片及紀錄片的拍片過程,陳芯宜的專業技術幾乎可說是在跟隨黃明川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不論是劇情片《破輪胎》,或是《解放前衛》等一系列藝術紀錄片,陳芯宜參與其中且跟著黃導全台跑透透、深入台灣各個角落,不斷移動、認識身為台灣人都不曾知道的人、事、物......,她感受到單純的快樂,知道自己喜歡影像、喜歡這個過程,進而讓她開啟了橫跨紀錄片與劇情電影的導演工作。
從紀錄片得到生命能量
不論是獲各影展肯定的劇情片或者較鮮為人知的紀錄片,陳芯宜作品有著一致的影像基調,以及自然流瀉對人的理解與關懷。陳芯宜說,拍攝紀錄片重要的是態度:「拍紀錄片不是自己厲害或有能力所以去拍,不管對象是誰他們的人生經驗都回饋給我很多東西,這才是重要的態度。」這個態度也決定了陳芯宜作品的質地,她重視分享生命的影像態度,也執著於以影像表現被紀錄者的人格氣質,而她也從被紀錄者的身上,得到了生命的能量。
在拍攝國家文藝獎得主,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紀錄片《落花春泥》)的時候,正好是劇情片《我叫阿銘啦》得獎後壓力大,以及面對台灣電影環境前景不樂觀,懷疑自己是否還要繼續拍片的低潮期,她看到林麗珍雖然已經是備受各界肯定的舞蹈家,但私底下卻還像是個單純愛跳舞的小女生一樣,保持藝術創作者純粹的堅持;再者林麗珍也鼓勵陳芯宜不要放棄影像......,這些觀察與互動,使陳芯宜親炙了林麗珍人生的精華、創作的力量,而後也成為支持陳芯宜的動力。也因為陳芯宜深受林麗珍投入創作的熱情所感動,該片以無垢的兩件重要作品《醮》、《花神祭》的架構為主軸,除強調視覺,剪接時特別注重節奏及呼吸感。
最近的愛歌!推推推!
這首四人遊把前任戀人遇到現任戀人及其男女朋友的曖昧尷尬寫得好,很有實境與想像餘韻。
如果能去KTV唱個幾遍就更棒了!
最近持續在看的NHK大河劇《篤姬》,以及HBO播映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主演的《我是傳奇》(I am Legend),這二部片彼此之間雖然在劇情或背景上都沒有關連,卻讓我連想到一件事。 「在看似失去親情、家人、選擇的自由的年代,他們擁有信念;而處在一個沒有階級束縛、享盡自由與物質享受的年代,我們卻不再相信這世上還有值得信賴的價值。」
或許我以為的「我們」其實就是我自己。不論是《篤姬》或者《我是傳奇》,對我來說值得我省思的其實都不在戲劇本身的效果,也許只是一種近來一直思索問題的投射,威爾史密斯在沒有選擇、無路可退幾近世界末日的獨自一人,或是宮崎葵在日本舊時代階級制度緊緊束縛且被操縱的宿命之下,他們擁有的就是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什麼,堅持自我生命意義的信念。
雖然我總對於學究或各界大老們在媒體上的大聲疾呼抱持著懷疑、覺得聽聽就好的態度,但或許也是自我省思的投射,這次我覺得林懷民提到的幾個觀點,很值得我們深刻地、靜靜地回頭想想。林懷民提示人們應該視不景氣為思考生命的意義及釐清價值的契機,尤其80年代以降出生的孩子,生活都由物質所堆砌,從球鞋、ipod等不虞匱乏......。「賺大錢的時候時間很昂貴,窮的時候時間也不要錢」......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物質上的享受嗎?也許我們覺得需要,但這份需要是建立在社會集體意識的催化,還是自我的省察?是真的發自內心的需求,還是我們習慣了而未去深思的?我想這二者之間是有所差別的。
從花蓮市區,走9號省道南下,經鯉魚潭、壽豐、鳳林、光復,就到達富源。富源舊時被稱作「拔仔庄」,因當地蝴蝶紛飛,蝴蝶被喚作拔仔而命名,於花東縱谷中央的富源,每到了春夏季,社區前的蝴蝶谷蝴蝶翩翩,美不可言。在這富源蝴蝶谷,有一群阿嬤經歷了人生的苦澀後,在這裡展開新的生活,學畫畫、開畫展、學日文、染布,或者自編搞笑劇,她們相互照應、彼此扶持,開展出嶄新愉悅的人生。
在阿嬤們出生的30年代,農業社會人力亟需的台灣,小孩生得多的家庭因為貧窮,或是有錢人家因為小孩夭折等各種理由,把小孩視為勞動工具或財產買賣,似乎是當時的普遍現象。洪瓊君形容,阿嬤們的童年故事,像是真實版的格林童話,她們被巫婆般的養母或是後母虐待、苦毒,而記憶中父親的角色也與格林童話一般缺席,甚至是模糊不清、無能為力。
《蝴蝶阿嬤》片中,一開始看到一群阿嬤,以十分認真的神情,進行著經驗之外的肢體訓練,想像中應該彆扭的學貓學狗的姿勢,她們做起來卻十分生動,沒一下又笑臉靨靨地開起玩笑,邊做邊聊中,還有阿嬤說二十年都沒這麼開心地笑過了。以四位阿嬤分別講述自己的童年遭遇為主軸,間或穿插她們的黑白照片,以及阿嬤們自己扮妝演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那些深刻片斷。張月英阿嬤,家境艱困,母親又生了七個女兒,才三個月大就被賣掉當養女,她講起被養母毒打的委屈,忍不住邊講邊哭;林細鍛阿嬤的故事,比起恐怖版的格林童話有過之而無不及,被後母虐待、拿刀追砍只好逃跑躲在工寮與眼鏡蛇共眠,又被抓回來而後被賣作童養媳......講起婚後也有波折,並不順遂,她卻好似對於生命的苦澀有著深深的體諒;古秀鳳阿嬤講到父親為還賭債以六百元把她賣掉時,卻是張著銀色的門牙笑開了地說著。而當洪瓊君問她:「為什麼賣你不賣別人?」,古秀鳳大笑回答:「因為我可愛啊,人家喜歡。」
對阿嬤們來說,一邊述說的同時,與父母分開、被虐待、生活辛苦的往事也歷歷在目,化為文字可能簡短幾行,但透過她們的講述,都是活生生的人生片段,對白有情緒有委屈與無奈。有的阿嬤邊說邊哭,有的阿嬤試著解釋小時候也有段好日子,有的阿嬤笑笑說著自我解嘲,不論經歷了什麼,現在的生活似乎是苦盡甘來的阿嬤們,用另外一種釋然的開朗解釋自己的遭遇。六十五歲開始拿筆學畫,有空就畫畫,還出了畫冊,鍾鳳英阿嬤說:「以前那麼可憐,七十歲再來開始也好。」
上週火速、突然地決定帶兩貓去洗澡。
其實帶兩貓去外面給美容師洗澡,是一個掙扎很久的決定。因為H覺得自己洗太累,而我一個人又無法搞定兩貓,所以即便心疼外出、到陌生的環境、給別人洗澡,這三步驟對他們的負擔,還是硬著頭皮就送去了。
結果小蛋黃因為太害怕一副隨時要脫逃姿態,美容師不敢幫他洗而逃過一劫;克克則因為乖巧被順利洗完了。洗完回家,克克顯得對自己身上的陌生氣味極不習慣,行為有點呆呆的,也變得比較敏感。小蛋黃除了對克克的氣味感到好奇,頻頻要去聞他屁屁之外,倒是輕鬆自在得很。這二天克克都比較容易被我的動作嚇到,感覺不若以前放鬆,較有戒心,隨時看起來都很累的樣子,讓人非常心疼,也決定再也不要帶他們去洗澡了。看來洗澡這事對他們的心理負擔還真不小。
忘記要拍照以示真相。
既然沒有圖就只能文字描述一下。
路路請我吃康師傅炒麵的日式鐵板牛肉口味,我則包辦了二顆水煮蛋、涼拌高麗菜,以及飯後水果大蘋果一顆、百香果二顆,再搭配比利時蜂蜜啤酒,全然是炎夏消暑既清爽、好吃,又不同於一般上班族午餐的創意菜色啦!
首先,康師傅炒麵真的堪稱泡麵的經典。先泡開而後用它附贈料多味美的湯包,就是一份香Q好吃的麵點配湯;另外這泡炒麵的醬包也很棒,適時帶出足夠的鐵板牛肉香氣,醉翁之意不在肉,泡麵的麵好、湯料夠誠意、醬包夠香濃有特色,就是值得推薦的泡麵啦。尤其因為它是先用熱水泡開再倒掉乾吃,所以包裝經過特殊設計,只要在泡麵時依照包裝指示,倒出熱水時就能順手方便,不擔心會弄得擦擦滴或把麵倒出來而十分狼狽。